诊所管理混乱、院感管理不规范……被投诉的口腔诊所,暴露出来的管理问题,值得每一家医疗机构警醒借鉴。
某口腔诊所发生“15宗投诉”
5月15日,广州市某区卫生健康局医政科对该区某口腔诊所开展现场调查。据介绍,自复工以来,医政科陆陆续续接到广州某口腔门诊部十几例投诉案件,比较集中反映该口腔门诊部存在收费不透明(乱收费)的情况,部分患者表示,因治疗后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承诺,要求诊所进行退费,但却遭到该诊所迟迟不回应,或要求扣除30%违约金的情况。
诊所管理混乱,无医生执业证书
医生执业资格证,内部人员花名册,会议与学习记录,麻醉药品记录等资料,事关诊所规范运行,是诊所日常管理的例行工作,正常情况都应将资料归档整理好,电子纸质各一份,以便监管部门检查。在这里,这类工作仅有表面摆设,资料很不齐全,医生执业资格证书也无法全面提供。在检查过程中发现,该门诊所内列出的收费明细中设有“陷阱”,如拔牙费用仅为三百元,仔细询问才了解到,这个费用单指前牙,而后牙的拔牙费用则没有明说,导致部分患者以为拔牙(不论何个部位的牙齿)收费都是按照表格上所展示的,而拔牙后续付费与标出的价格又存在较大出入。诊所不透明的价格展示给患者造成了迷惑性,侵犯了患者的知情权。最具争议的30%的违约费用,在患者的知情同意书上也未有明确标明。根据有关法规,民营医院口腔价格公示应合理、公开、透明,该口腔门诊部在这方面明显存在问题,也是引起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这里,患者最先接触的是咨询师,由咨询师做各种铺垫并确定费用,医生面诊则全然不管收费。在与诊所医生详谈的过程中,医生也表示,治疗费用非他决定,且不明确收费情况。
虚假宣传,只为吸引顾客
该诊所内部张贴出了多名行业著名专家的照片,甚至还包括外国医师。然而,经了解,这些医生并非全是该诊所的医师,或从没来过该诊所,说明专家宣传存在虚假宣传的成分,为的只是吸引患者的到来。导致顾客在咨询师的引导下先缴费,见到医生后或初步治疗后不满意,要求退费,继而发生纠纷。
在检查过程中,要求诊所提供几个投诉患者的病例,却屡屡遭到门诊负责人的拖延,迟迟拿不出病例记录,无法了解治疗过程。医疗质量的不规范也是导致投诉的主要原因。
感控管理不规范,消毒室存有安全隐患
近年来频频爆发的院感事件一再戳痛国人的内心,做好感控成了医疗行业不可避免又重中之重的工作,尤其是疫情爆发以来,人们对生命健康的重视上升到了新的高度,感控工作更是成了人们极为关注的大事,然而这次突袭检查,该口腔诊所在感控工作上也存在很大问题。《口腔门诊消毒管理制度》对口腔门诊消毒间布局有明确的要求:“应设置有相对独立的器械清洗室和消毒室。”在该口腔诊所的消毒间内,卫监部门人员首先指出了消毒室布局的不合理,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建立起实际安全的保护屏障,反而成了交叉感染的不稳定因素。口腔行业是关系到大众健康和生命的特殊服务行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其质量和诚信要求极其严格。口腔诊所按照企业化方式运营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在运营过程应该恪守医疗道德,坚持医疗本质,不忘初心,全心全意,精益求精地做好自己的服务,不应该只想着“走钢丝”,一门心思赚钱,而应该要保证服务质量,做好管理、院感等多方面工作,促进行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打造“诚信、责任、健康”的新时代口腔类医疗服务机构。此次事件无疑给很多医疗行业从业人员敲响了警钟,对本次事件或诊所经营管理,很多人都有不同的想法,我们欢迎大家对此积极发表意见,提出自己的想法,结合相关案例,与大家一同分享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