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交替养生小常识

春夏交替之际,人体五脏之气的变化为“肾气已息,心气渐临,木气正旺”,起居和饮食等都要适当注意调养。

起居调养

春夏交替之际,日照时间延长,应该做到晚睡早起,注意不要贪凉,不要在风口处睡觉,以免受风着凉而患病。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月令》云:“四月节内……此月宜晚卧早起,感受天地之精气,令人寿长。”三国时期嵇康《养生论》曰:“夏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与日”。

 

睡眠重在睡“心”。睡前养生的重点是心神调节,即精神调摄。首先在睡前半小时应抛弃一切杂念,使心志平稳,心思宁静,达到勿欲忘我的境界;第二要稍事活动筋骨,使身体发热;第三睡前要洗面、洗脚,按摩面部和搓揉脚心。用比体温稍高的热水泡脚,水温宜在40~45℃之间,如此能推动血气运行,温补脏腑,加速循环,消除一天的疲劳,利于入睡。每日早晨起床前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做几个简单易行的动作,如搓脸、弹脑、挺腹、拍身等,这样不仅可使全天精力充沛,工作效率提高,而且还有益于增强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和延年益寿。

饮食调养

春夏交替,空气湿度加大,食饮可适当多吃一些有祛风湿、舒筋骨、补血益气功效的食物,如赤豆、黑豆、薏仁、山药、鲫鱼、鳝鱼等。唐代孙思邈《养生铭》曰:“是月肝脏已病,心脏渐壮,宜增酸减苦,以补肾助肝,调养胃气。”饮食方面还应调补心肝,考虑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以及低刺激,可选择吃些低脂肪、高维生素、高矿物质的食物,如菠菜、香椿芽等新鲜蔬菜,有醒脾开胃、清热解毒、通利二便的功效。少吃酸性食物和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导致肝火旺盛,伤及脾胃。

 

宋代《万花谷》有云:“春尽,采松花和白糖或蜜作饼,不惟香味清甘,自有所益于人。”魏晋时期魏华存所著《内景经》云:“是月食莼菜鲫鱼作羹,开胃。”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曰:“是月望后,宜食桑椹酒,治风热之疾。亦可造膏,用桑椹取汁三斗,白蜜四两,酥油一两,生姜汁二两,以罐先盛椹汁,重汤煮汁到三升,方入蜜、酥、姜汁,再加盐三钱,又煮如膏,磁器收贮。每服一小杯,酒服。大治百种风疾”。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人卫健康):春夏交替话养生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