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说是为了避免祸从口出,少管是为了避免给自己惹来无端的麻烦。
时间除了让人的年岁增长,也让人与人之间的无法逾越的鸿沟越来越深。
不想给自己惹麻烦,轻松快乐地度过余生,就要懂得少说少管。
无事方能一身轻松,年龄越大,越要懂得孰轻孰重,找准自己的位置,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
讲真的,很多烦恼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自找的。
人这一辈子,活得轻松与否,端看自己如何选择。
人老了,不该管的事别管,不该多嘴的话别说,你其实没有那么重要。
他人之事,或大或小都与你无关。需要你的人总会来寻求你的帮助,而不需要你的人任你费再多的口舌,于他人而言也只是浪费时间罢了。
人人都认为自己是出于一番好意,但并非所有的好意最终都能换回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局。
当一片真心遭到了辜负,当热脸贴了别人的冷屁股,高涨的心情像是被人泼了冷水一般,瞬间冷到了骨子里。
以毕生经历所得的经验,给予他人警示和告诫固然没错,但一切自愿的付出都要做好“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准备。
毕竟,人和人总是不同的,即使是同龄人之间尚且还有无法沟通交流的鸿沟,更不要说年龄差距甚大的两个人之间的代沟。
生命本就是一场体验人生的奇幻之旅,所见所遇,所知所感,都是今生最灿烂的风景。
道理说上千变万变,始终不如自己亲身经历一遍,经历过才会懂得,身处其中方能大彻大悟。
人生阅历的丰富其实并不在于年岁的增长,而在于过往岁月中所经历的一切。
人们在面对未知时,更多的是好奇心理;在面对劝诫时,更多的是逆反心理。
越是苦口婆心的劝诫,越是让人的猎奇心态与日俱增,双方的博弈,最终只会以说得多的那一方的失败而惨淡收场。
你走过的路,曾经历过的一切,并不能代表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他人的言语可以作为参考,却无法成为绝对的标准。
说得再多,又有何用?说得再好,又有谁领情?掏心掏肺,一片真心,到最后却只剩下了一片狼藉。心甘情愿的自作多情,就要做好被无情之人所伤的准备。
人生苦短,不必因为别人而苦了自己,与其说多错多,说了再多还不被人待见,倒不如学会少说。
人生没有什么话非说不可,大多数的话不说也无妨。如果少说能减少烦恼和忧愁,又有何不可?
人生这条路,管好自己都很难,就别再煞费苦心地管别人的闲事。
插手他人的生活,对其指手画脚,大放厥词,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他人所面临的问题,打着出谋划策的旗号,不过只是想满足自己操控他人,左右他人的欲望。
此举实在不可取,亦不能取。
路是自己走的,决定是自己做的,结果是自己承担的,这一生,无论好坏,都与他人无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也会有需要独自面对的问题。有些道路,注定只能只身前往,有些问题,自己心中才有答案。
过多的插手他人的生活,只会招来许多人的反感和厌恶。
人不是提线木偶,大家都有自己的思想。人生的绚烂正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因为无迹可寻,无规律可以参考,所以每一步路,每一个选择都是创造人生精彩的关键。
自由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也是人们通往未来的通行证。
在人生这条路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见和思想,也有自己想去的远方和远大的理想。
无论那些想法多么的天马行空,无论那些多么的荒诞可笑,但这就是他们的人生,是你无法插手,无法左右的人生。能够过好自己的生活已然很难,就不要再浪费力气去插手他人的人生。
世间的生命,犹如一朵又一朵盛放的花,大家争先恐后地绽放自己的美丽,在眼光下,在春天里,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
因为各自的不同而精彩纷呈,因为各自的美丽而绚烂无比。
不要将自己的年龄当作是对他人指手画脚的理由,更不要试图将自己过往的经历当作是他人的人生准则,懂得收敛自己。
不倚老卖老,不多说闲话,不多管闲事。与人相处,保持适当的距离,把握好分寸和尺度,给予他人绝对的尊重和理解,才是在老年时最该做的事。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时光了了):人老了,少说少管,福气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