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特异抗体药物的研究意义,成功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中国抗体药平台应加速

美国时间2022年6月5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与ASCO 2022年会同步发表发表双特异抗体teclistamab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1/2期试验结果,显示teclistamab疗效优于已获批用于临床的抗体偶联药物belantamab mafodotin,几可媲美两款CAR T的缓解率,而在便利性方面teclistamab明显优于CAR T。

 

《NEJM医学前沿》特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黄晓军教授详细解读本项研究。黄教授特别指出,血液肿瘤已经进入免疫治疗时代,我国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CAR T治疗方面成绩斐然,期待我国抗体类药物也能在血液系统肿瘤领域大放异彩。

 

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teclistamab治疗的临床研究

——应重视我国抗体类药物平台建设

 

黄晓军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年发病率约1.3~5/10万人,是发病率位居第二的血液恶性肿瘤。目前MM的治疗已有了显著进展,疾病缓解率以及长期生存率均不断提高;但复发难治性MM仍是临床面临的困境,其治疗方案有限且预后很差,为复发并对现有治疗耐药的患者提供创新、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近年来,免疫治疗为复发难治性MM提供了诸多治疗选择,主要包括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 T)、单抗类药物、双抗类药物等。其中,teclistamab是一种以B细胞成熟抗原(BCMA)和T细胞CD3受体为靶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作用机制是将CD3+ T细胞重新定向到表达BCMA的骨髓瘤细胞,以诱导针对靶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2022年6月4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了题为《Teclistamab in Relapsed or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的文章,介绍了在复发难治性MM中teclistamab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这项1/2期临床试验入组既往至少三线治疗(包括一种免疫调节药物、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和CD38单抗)后仍复发或难治的MM患者,主要终点是总缓解率(部分缓解或更好的疗效)。

 

该研究中位随访14.1个月,在纳入的165例接受teclistamab治疗的患者中,总缓解率为63.0%,其中65例(39.4%)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或更好疗效;共有44例(26.7%)患者获得微小残留病变(MRD)阴性的疗效,在获得CR或更好疗效的人群中,MRD阴性的比例为46.2%。疗效持续中位时间是18.4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1.3个月。

 

黄晓军点评:双特异抗体成功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中国抗体药平台应加速

图1. 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对teclistamab的应答。

 

黄晓军点评:双特异抗体成功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中国抗体药平台应加速

图2. 缓解持续时间以及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常见的不良事件包括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总发生率72.1%;其中3级为0.6%,无4级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70.9%;3级或4级64.2%),贫血(52.1%;3级或4级37.0%)和血小板减少(40.0%;3或4级21.2%)。感染发生率为76.4%,其中3级或4级为44.8%。24例(14.5%)患者发生神经毒性事件,包括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5例(3.0%,均为1级或2级)。

 

因此,在复发难治性MM中,teclistamab治疗可带来较高深度且持续的缓解,主要不良反应是血细胞减少或感染,但多是较轻且可逆的。该研究为复发难治MM瘤患者提供了一个新型、安全性好、有效率高的免疫治疗选择。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尤其是B细胞来源肿瘤,已经进入了免疫治疗的新时代。免疫治疗策略包括CAR T、抗体类药物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其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最传统的治愈性细胞免疫治疗方法,中国已建立了自主创新的、世界公认的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体系(北京方案)。CAR T治疗在中国经过近10余年的发展,亦取得了斐然成绩,主要体现在细胞构建技术的革新、临床试验注册数量的突破和可应用病种的拓展等。

 

抗体类药物也是免疫治疗平台的发展方向,然而我国在此方面的发展力量尚显不足。现阶段,抗体类药物在国外接连获批上市,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更是种类繁多,且抗体药物研发越来越多样性,包括抗体偶联药物、双/多特异性抗体等种类不断增加。而我国抗体类药物起步晚,研发靶点较为单一,在免疫治疗日新月异的时代也应重视抗体类药物平台的搭建。未来通过靶点、毒素、偶联等核心技术的创新与提升,可以推动中国抗体类药物的自主研发与上市。我们期待来自中国的抗体类新药在血液系统肿瘤领域大放异彩。

 

                                          

黄晓军点评:双特异抗体成功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中国抗体药平台应加速

teclistamab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Teclistamab in Relapsed or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Moreau P, Garfall AL, van de Donk NWCJ, et al.

DOI: 10.1056/NEJMoa2203478

摘 要

背景

teclistamab是将T细胞重新定向的双特异性抗体,可同时靶向T细胞表面表达的CD3和骨髓瘤细胞表面表达的B细胞成熟抗原。在该研究的1期剂量探索部分,teclistamab对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显示出了有前景的疗效。

 

方法

在此项1~2期研究中,我们纳入了至少接受三线治疗(包括三类药物:免疫调节药物、蛋白酶体抑制剂和抗CD38抗体)后的复发或难治性骨髓瘤患者。接受0.06 mg/kg和0.3mg/kg递增剂量后,患者每周皮下注射teclistamab(剂量为1.5mg/kg)。主要终点是总体缓解(部分缓解或更好疗效)。

 

结果

在接受teclistamab的165例患者中,77.8%患三类药物均难治的疾病(中位数,既往接受过五线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14.1个月,总体缓解率为63.0%,其中65例患者(39.4%)达到完全缓解或更好疗效。共计44例患者(26.7%)被发现无微小残留病变(MRD);在达到完全缓解或更好疗效的患者中,MRD阴性率为46%。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18.4个月(95%置信区间[CI],14.9至不可估计)。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1.3个月(95% CI,8.8~17.1)。常见不良事件包括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72.1%;3级,0.6%;无4级事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70.9%;3级或4级,64.2%),贫血(52.1%;3级或4级,37.0%),血小板减少症(40.0%;3级或4级,21.2%)。感染的发生率高(76.4%;3级或4级,44.8%)。24例患者(14.5%)发生神经毒性事件,包括5例患者的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3.0%;全部为1级或2级)。

 

结论

在接受过三类药物治疗的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teclistamab使高比例患者达到持久深度缓解。血细胞减少症和感染的发生率高;与T细胞重新定向相符的毒性作用大多为1级或2级。(由Jansse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资助;MajesTEC-1在ClinicalTrials.gov注册号为NCT03145181和NCT04557098。)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NEJM医学前沿):黄晓军点评:双特异抗体成功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中国抗体药平台应加速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