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V递送伴侣蛋白基因,挽救致命心脏病

另辟蹊径:AAV递送伴侣蛋白基因,挽救致命心脏病
Brugada 综合征(BrS),是一种致命性心律失常,患者编码心肌离子通道的基因突变引起的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其中,编码心脏钠离子通道 Nav1.5 的 SCN5A 基因突变占全部Brugada 综合征(BrS)病例的25%-30%。
 
许多患者在40岁左右时首次发病,发病时就会猝死,而他们此前看起来非常健康,这导致该疾病非常难以防范和救治。而且,大多数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并不能预防心律失常,反而会引发心律失常。
 
几年来,基因治疗发展迅速,尤其是基于腺相关病毒(AAV)载体的基因治疗,然而,SCN5A 基因的编码区长达6048bp,这显然超出了 AAV 病毒载体4700bp的装载极限。
2022年6月8日,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王擎教授团队在 Science 子刊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发表了题为:Gene therapy targeting protein trafficking regulator MOG1 in mouse models of Brugada syndrome, arrhythmias, and mild cardiomyopathy 的研究论文。
 
王擎团队之前的研究表明,Nav1.5 蛋白的伴侣蛋白 MOG1 能够促进 Nav1.5 向细胞膜表面转运。该研究通过腺相关病毒9型递送 MOG1(AAV9-MOG1)治疗 Brugada 综合征小鼠模型,成功纠正了小鼠模型的心律失常,改善了心脏功能。
 
这项研究表明,AAV9-MOG1 疗法是一种极具转化潜力的 Brugada 综合征基因疗法,也为那些致病基因大小超过了 AAV 载体装载能力的疾病开辟了新的治疗方法。
 
另辟蹊径:AAV递送伴侣蛋白基因,挽救致命心脏病
此前,王擎团队发现,一个大小仅为20kDa 的伴侣蛋白 MOG1 能够与 Nav1.5 结合,并促进 Nav1.5 向细胞膜表面的转运。过表达 MOG1 能够促进 Nav1.5 向细胞膜表面的转运,提高细胞膜表面钠离子通道蛋白及钠电流密度,改善 Nav1.5 的功能缺失,而且不影响其他心脏离子通道和电流。
 
因此,使用腺相关病毒载体(AAV)递送 MOG1 可能是治疗 SCN5A 基因突变导致的 Brugada 综合征的替代性疗法。
 
研究团首先使用模拟人类 Brugada 综合征的小鼠模型(敲入Scn5a G1746R/+ 杂合基因),该小鼠表现出人类 Brugada 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包括心电图 ST 段异常、心动过速、癫痫发作、猝死。然后,研究团队使用腺相关病毒9型递送的 MOG1 基因疗法(AAV9-MOG1)对该小鼠模型进行治疗,实验结果显示,该 AAV 基因疗法能够增加  Nav1.5 的表达,逆转小鼠模型的钠离子通道和电流异常,修复心脏电生理异常和心率异常。
 
此外,研究团队还构建了 SCN5A 基因杂合突变(p.D1275N)人源化基因敲入小鼠模型,并进行了 AAV9-MOG1 基因治疗,实验结果显示,AAV9-MOG1 基因治疗增加了心脏的细胞表面 Nav1.5 的表达和心脏钠电流密度,并挽救了轻度扩张型心肌病(DCM) 和心律失常等临床表型。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使用 AAV 载体递送 MOG1 的基因疗法,是治疗 SCN5A 基因突变导致的 Brugada 综合征的有潜力的替代性疗法。
 
研究团队表示,该研究开创的针对调节蛋白质运输的伴侣蛋白的治疗策略,可以有效治疗钠离子通道疾病,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还可以应用于其他致病基因大小超过了 AAV 载体装载能力的疾病。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生物世界):另辟蹊径:AAV递送伴侣蛋白基因,挽救致命心脏病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