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湿气非常的顽固,一旦侵袭人体,就像水和入了面粉,很难去除。
湿气对身体的危害
湿气对身体的伤害有很多方面,我把它们简单地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有形,一类为无形。
我给大家列一个表格,常见的湿气的表现有这些:
湿气从哪里来?
想要对抗湿气,需要知道湿气从哪里来。
我们身体内的湿气,来自于两个渠道,一个是外湿,一个是内湿。
-
外湿——
外湿就是环境的湿气。
古代医家有一段非常著名的话:
春雨潇潇,夏雨淋淋,
秋雨霏霏,冬雨纷纷,
意思就是,一年四季,只要是环境有湿气、有雨水的情况下,我们如果不注意避开,那就会感受到湿气。
-
内湿——
现在的人湿气重,很大原因来自于内湿。
内湿来源于我们一些日常的习惯和身体内部系统功能的失调。

久坐生湿
怎样防止“久坐生湿”?
能站的时候不要坐着。
朋友们都知道我每天工作、写稿也是站着写的。除了吃饭时间之外,一整天我都是尽量站着。

当我们连续地站立超过40分钟以上,体内就会产生一种酶,这种酶可以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加快脂肪的分解,也就是加快排出湿气的速度。

衣着感湿
风湿和寒湿都跟我们平时的穿着有关系。
比如有的人穿衣服喜欢露腿、露脚踝、露肩膀,天冷时出门不戴帽子,就很容易感受风湿和寒湿。
湿气进入体内,一开始可能感觉不明显,但是日积月累,就会在我们身体内作怪。
怎样防止“衣着感湿”?
天冷的时候,不要露脚踝。有风的时候,出门戴上帽子。空调房穿上护肩、护膝。

天再热,也不要凉了膝盖

饮食生湿
为什么饮食会生湿呢?
在《回家吃饭的智慧》书里我写过,食物分阴阳。
营养特别丰富、滋腻的食物,特别是中医所说的“肥甘厚味”,属于阴性食物,如果人体阳气不足,克化不了,就会生痰湿。
比如肉类,就属于阴性食物,人体阳气不足,是克化不了它们的。
怎样防止饮食生湿?
要善用调料。
其实中国菜是非常有智慧的,每一道菜中各种调料的搭配使用,像不像中药方子的君臣佐使?
可以说每一道菜的搭配都是一个养生药方。我们平时用的调料,它们本身也都是中药。
特别是炖肉、卤肉一定会加的肉桂、八角、小茴香,是补肾阳的中药,提升我们的阳气,防止吃肉生痰湿。

祛湿的误区
不同的人群的加强祛湿法
-
女性
女性容易有湿气,湿气特别容易影响女性的妇科部位。
湿气的特点就是会往下走。如果湿气重的话,在生殖系统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调理方案:汉宫姜枣茶
做法:花椒7粒,配小黄姜3克、红枣6个、红糖2小块,沸水冲泡代茶饮

-
男性
很多的男性有脂肪肝,而脂肪肝也是湿气的一种,它属于痰湿。
调理方案:惊鸿茶
做法:荷叶3克、山楂10克、川陈皮半个,煮水或焖泡后代茶饮
-
老人
老年人祛湿要注意心肺部位。如果有湿气,表现为痰多、支气管炎等。
调理方案:薤白粥
-
儿童
儿童湿气更多体现在消化系统,也就是脾胃上有积滞。
这种湿气可以通过消食化积去除。
调理方案:鸡内金蒸蛋
鸡内金是消食化积的,也可以去除身体的湿气。
调理方案:姜枣饴糖水
做法:姜枣茶煮好后,加入两勺麦芽糖即可
常用的祛湿食物
-
鱼腥草
鱼腥草去湿热。湿热容易让面部长痘,用它来调理比较好。

-
荷叶
胖人祛湿,用荷叶是非常好的。如果湿气特别重,经常觉得昏沉、有头很重的感觉,这种情况可以多用荷叶。

-
茯苓
茯苓是我非常推崇的祛湿食材,它特别平和,不寒凉也不会让人上火,各种人群都可以用。
而且它是补的,健脾益气又宁神。把茯苓打成细粉,每天蒸鸡蛋,或者调在粥里,不要冲水服用,它是不溶于水的。或者和蜂蜜一起调匀吃也可以。
-
薏米
很多人吃薏米祛湿,但是注意,它是凉性的,它可以清利湿热。
湿热比较重的话可以选择薏米,但有寒湿的人,吃薏米要搭配,可以配赤小豆,不然会寒凉。
注意:孕妇是不可以用薏米的。
-
赤小豆
赤小豆与薏米不同,它性温,可以帮助去除心肺的湿气。
赤小豆养心,这是非常可贵的。
要注意区分红小豆和赤小豆,红豆是食物,而赤小豆是可以入药的,药食同源。

左侧红豆,右侧赤小豆
-
陈皮
陈皮不仅是祛湿,它是燥湿,力道比较大。
所以如果身体没有湿气的人,不需要用得太多,用多了会感觉有点燥。最好是配一点滋润的食材,可以在煮粥的时候加一些陈皮。
如果要强力祛湿,可以把陈皮煮在含有茯苓、赤小豆的粥里。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允斌顺时生活):【陈允斌的祛湿全指南】:湿气的29种表现、来源和对策,不同人群的祛湿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