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约炮」

提起“约炮”这两个字,估计有人会马上表示批判,毕竟这种行为与我们的传统文化不符;估计也会有人表示理解,都是成年人嘛,这事也不犯法。但可以肯定的是很少有人会明确表示支持和鼓励,因为这就牵扯到“政治正确”的问题了。

作为一名情感咨询师,大叔不想也不能从伦理和道德的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因为这不是大叔的专业,但是,大叔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谈一谈约炮以及约炮背后的心理机制。

约炮是一个网络流行词语,传统称呼为“一夜情”,指非男女朋友关系或非夫妻关系的人相约见面后发生性关系,意味着这段性关系中的双方往往缺乏承诺、情感依恋或者亲密感。

一般认为,“约炮”这种现象始于欧美国家20世纪60-70年代,性解放运动、妇女解放运动、避孕技术的进步、流产合法化等都起到了推动作用。约炮在英文里被称为”休闲性行为”(Casual sex / Sexual Hookup)或者”非承诺性接触”(Uncommitted sexual encounter),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约会变得更加便捷,与陌生人产生联系的机会增加,约炮这种行为也随之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如果说一切行为的背后都有动机,那么一切动机的背后都有心理机制,今天大叔就跟小伙伴们谈一谈“约炮”以及约炮背后的心理机制。

近几年,精神分析领域的许多专家多次强调:因为能够通过性满足或者性兴奋对被压抑的情绪及内心的焦虑进行释放,所以人在性方面的欲望或许会被强化且有所增长。

也就是说,现在很多的性行为并非真的源于性驱力,而是对紧张和焦虑心理的一种宣泄,与其说人们是在性享受和性愉悦,倒不如说它们是有着镇静作用的一种药剂。

提到紧张和焦虑,我们就不能不提孤独,事实上,个体绝大多数的紧张和焦虑都源自孤独。

在工业革命以前,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三大传统框架:核心家庭、大家庭、以及当地的密切社群,那时候,人们很少会远离家乡,离开亲人。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家庭逐渐消失,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远离家乡,孤身一人到离家很远的城市工作和学习。同时,随着社会的市场化,人们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并且人和人之间的真情实意也越来越少,更多的是交易和互相利用。这就导致了,现代人普遍孤独。

而性正好可以为孤独的个体提供一种虽然短暂但却强大的安慰。关于这一点,相信但凡有过性行为的小伙伴都有所体会。

约炮虽然可以缓解孤独所带来的紧张和焦虑,但其副作用也是非常大的。

约炮这种行为打破了所有真正关爱的规则,约炮中的个体互相把对方当作了工具,一种可以缓解自己孤独的工具,使用的只是对方的一部分,只是与对方可以满足自身需要的部分建立关系,在这种模式下的交往意味着两个人建立关系的目的是得到性,越快越好,而不是把性作为深刻关系的体现和促进因素。

无论什么事,当个体开始追求快和猛的时候,往往就会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就像喝惯了烈酒再喝淡酒就会觉得没意思一样,频繁约炮的人,不再满足于正常的、平淡的人际交往,相反,他们会为了找人约而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们不是在忙着跟人约,就是在忙找人约。

一个不是在忙着跟人约炮就是在忙着找人约炮的人,毫无疑问,他的生活一定是非常贫瘠的,心灵也一定是非常空虚的。最可怕的是,这还会陷入越约越空虚,越空虚越约的恶性循环。

最后,借用《挪威的森林》里的一段对话来结束今天的文章吧!

“这种事干多了,是否会觉得空虚?”

“和素不相识的人睡觉,睡的再多也徒劳无益,只落得疲惫不堪、自我生厌!”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大叔谈恋爱):谈一谈「约炮」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